1.9成职场人过年成本涨 春节返乡压力大
——“异地工作者春节返乡”调查报告
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对于在外漂泊的异地工作者来说,回不回家过年是个既萦绕在心头,又时常被亲友念叨的问题。近日前程无忧(www.51job.com)针对“今年春节,你回家过年吗?”展开了一次在线调查,从众多职场白领中获得了热烈的反馈,共有914位网友参加了调查。其中,97%的受访者为异地工作者;男性网友占59%,女性占41%;年龄为20—35岁的受访者占据了总参与人数的95%;72%的受访者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拥有大专及本科学历的人占到了79%;70%的参与者工作年限在二年及以上;在所有参与者中,来自民营企业的人占到了51%,来自外资(包括合资)企业的人占到了27%。
回家不需要原因,不回家的原因却有很多
春节作为中国人传统节日,是家人亲友欢聚团圆的美好节日,对于身处异地的职场人来说,辛苦打拼奋斗了一年,无时无刻不想念家的温暖。但迫于种种原因,有不少异地工作者却不能返乡和家人团聚过春节。据此次调查数据显示,56%的受访者表示今年春节回家过年,41%的受访者则不回。
细分异地工作者春节不返乡的原因,“在外发展不佳,回家感觉压力大”是首因。网友“珊瑚虫”说:“出去找工作,混不好就不回来了。”“过年回家成本太高”、“过年回家交通不方便”分列第二位、第三位。此外,“请不到足够假期”、“害怕亲友安排相亲”、“春节要加班”同样阻挡了异地工作者春节返乡的步伐(见表1)。
表1:春节不返乡的原因

数据来源:51job
在上海工作四年的小山,年年春节都回老家湖南,回家交通看上去又方便选择又多,可以乘坐飞机、火车、汽车,但真正到春运期间,不是飞机票太贵,就是火车票、汽车票难买。说起自己历年春节买返乡车票的经历,小山心里的苦水如泉水般涌出。他前两天刚参加过某网站推出的0点抢特价机票的活动,一到活动时间,网页别想着能打开,连飞机票长什么样都没看到,活动就结束了;去年小山冒着严寒在火车票代售点外排队站了一个通宵,终于买到了一张坐票,但不是到目的地的,仅只是到全程开始四分之一处的某个站点,这就意味着接下来四分之三的路程,他得补票,但补票也只可能是站票;而汽车票因为票价比火车票贵,所以稍微好买一点,但小山还是得在预售期第一天的清早5点赶到汽车站排队买票,尽管自己排在还算靠前的位置,但轮到他买票的时候,剩下的票数也只有零星几张了,如果晚来一分钟,或许前年春节他就不能回家过年了。
能否买得到返乡的车票,还只是返乡过程中的第一步,随后返乡途中可能会遭遇到的各种意外,电影《人在囧途》已经很好地进行了演绎,但凡有过出行经历的人,都会引起强烈共鸣,更何况亲身遭遇过类似经历的异地工作者。
如小山这样坚持每年春节回家的异地工作者还是占了多数,关于“你每年春节都返乡吗?”问题的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每年春节都返乡。有类似网友“珊瑚虫”春节不回家的想法的人也不少, 37%的受访者并不是每年春节都返乡,其中有4%的受访者表示每年都不回,14%的受访者偶尔回一次,19%的人两三年回一次。
九成受访者表示春节回家成本上涨
“什么都涨,就工资没涨,”这句极具调侃戏谑的话成了很多职场人2010年的总结语。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返乡的花销是否有上涨?据本次调查显示,62%的受访者觉得会涨10%以上(36%的受访者表示涨10%—30%、15%的人认为涨30%—50%、11%的人认为涨50%以上),22%的受访者表示涨10%以内(包括10%),仅6%的人认为没有上涨。
春节返乡,异地工作者需要花钱的地方可不少,据调查显示,孝敬父母、交通费、人情红包是花钱的重头戏(见图1)。孝敬父母是作为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管我们“孝敬”的是金钱还是实物,关键是符合父母的实际需求,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快乐。
图1:春节返乡,你需要在哪个方面花钱最多?

数据来源:51job
此外,由图2可以看出,交通费占据了很多异地工作者返乡成本中不少的份额。据调查显示,春节返乡,最受异地工作者欢迎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其次是汽车,还有不少人并不介意选择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只要能回家都可以。而飞机、自驾车仍然属于非普及大众的交通工具,其高消费高支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得起的。广州白领Lucy今年刚领了结婚证,春节准备回老公的老家四川举办婚礼仪式,不过她喜悦期待的心情还是无法掩盖掉她内心些许的惆怅和无奈:“我和我老公今年一年攒下的钱,其中很大部分都买了机票,都奉献给了民航。但是不管要付出多少成本在路上,我们只能认了。”
据调查显示,为了春节返乡,42%的受访者准备1—2个月的工资用于花销;31%的受访者准备2个月以上的工资(其中20%的受访者准备2—3个月工资,11%的受访者准备3个月以上的工资);24%的受访者准备1个月的工资(见图2)。
图2:为了春节返乡,你会准备几个月的工资用于花销?

数据来源:51job
背负多重压力 春节返乡不轻松
心理压力。据调查显示,36%的受访者春节返乡后,最担心“亲人对其在外发展寄予过高期望”, 18%的受访者最担心“亲友过度关心,问及个人隐私”,这些担心都会给异地工作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见图3)。
图3:春节返乡后,你最担心什么?

数据来源:51job
EAP(员工心理援助)专家马丽表示,上述心理压力几乎是每个在外地工作的人都共同经历过的,所以首先告诉自己不是你一个人在面对这个问题,你不是孤独的。其次,对于亲人的过高期望,可以选择如实告知自己的发展现状其实没有他们想象或者期待的那么好。这样的表达前提是对自我现状的接纳,因为期望过高的心理压力很大一部分源于对自己的不满意。在坦然告知的同时可以对亲人描述一下外面世界的发展有多不容易,一并要告知的是自己已经在路上,向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迎着亲人的期待一直往前走。
对于亲友过度关心个人隐私,可以区别对待,用自己的直觉去判断对方的提问和探究是善意关心还是带有奚笑窥探,也根据实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可以有不同的应对。在自己愿意开放的程度下,对亲近的真心关心的亲人可以说多一点,对纯属窥探隐私满足个人私下攀比欲念的亲戚朋友就可以玩笑带过,一笑了之,甚至可以以笑而不答,或者一句“个人隐私,恕不奉告”的玩笑话表示自己的不满。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这两个问题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那么就可以有所察觉自己对这两个敏感问题的情绪态度,避免立刻翻脸导致气氛尴尬。
经济压力。据调查显示,26%的受访者担心“过节花销大,自己赚的钱不够花”(见图3)。网友“Nicole-dsd”发了个标题为“没钱不敢过年,从来没这么怕过”的帖子,他在帖子里吐露:“今年工作了五六个月,工资都被胡乱花完了。想想马上就过年了,才开始算钱!没钱过年了,心情很差。”
心理专家马丽建议,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有多大经济实力办多大的事情。对过节的开销有个提前的预算和准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压岁钱或者年货、礼物的内容和档次。很多时候,家人更看重的是回家团聚,并不是带回去的东西。带一些所在城市的特色食品和纪念品也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手段。另外利用网络、团购等新型模式采购礼品也可以节省下一笔费用。
工作压力。据调查显示,30%的受访者表示春节返乡后,没有“假期作业”,但还是想着工作;25%的受访者则因各种原因无奈被迫地需要在假期中完成工作任务。仅42%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想工作,好好享受假期。
心理专家马丽表示,被迫无奈还要在假期中工作的,那就只好自我调整心态,把工作当作是休息的调剂吧,找一段玩累了想一个人呆着的时间,以最高的效率把工作完成。根据个人的做事风格用集中一段时间或者几段时间里去做,允许自己边做边走神,甚至边做边骂老板的不近人情。至于都“没有作业”还要想着工作,那真要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工作生活平衡能力,把“放下”作为对自己一个挑战和修炼吧!
五成受访者新年面临新挑战
据调查显示,春节假期结束后,46%的受访者还会回到节前工作所在的地方,继续在原公司工作;39%会回,但准备跳槽换工作;9%的受访者不会回到节前工作的地方,准备换个其他的工作的地方;3%的人不回了,但准备在家发展(见图4)。
图4:春节返乡后,你还会回工作所在的地方吗?

数据来源:51job
对于过完年又将外出工作的人来说,2011年还将会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一年。据调查显示,受访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跳槽找工作难,其次是工作上的问题(比如积累的大量工作、工作交接),再次是工作所在地生活成本上涨。
表2:过完年即将开始工作,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数据来源:51job
心理专家马丽认为,异地工作者可以利用过年的休息时间好好为来年的职业发展做下规划,设定一些具体的工作目标、计划,变无形的担心为可行的行动。利用拜年时机和亲朋好友多方交流,充分脑力风暴,搜集信息,对未来的所有困难做最详细最全面的自由联想和未雨绸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