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荣辱观是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念,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在年初的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精辟概括: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一、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八荣八耻”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它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荣辱观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普遍性意义。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先进的社会文化,必须有社会成员广泛认同的社会心理,有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标准。荣辱观不仅是“德之大端”,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八荣八耻”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锻造我们社会的文化品性,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昌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应当是精神的振兴、文化的复兴。汉唐所以成为公认的盛世,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中国,不仅要在经济上对世界有所贡献,也要在精神文化上对世界有所贡献。如果经济搞上去了,社会风气却坏了,精神文化萎缩了,那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要求,更是走向现代文明的精神标准,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庸,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一个国家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才能取得精神文化的认同与共识,由此凝聚力量,激发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提供外企就业服务的我司也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些年来,经济的进步使中国更为引人注目。人们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打量这个古老大国的世界形象。中国是怎样的中国?不仅是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还应是悠久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光大者,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者。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在对外交往中,也许就是一个业务人员在经济谈判中不亢不卑的形象,一个中方雇员在为外资公司服务中的敬业精神,一个普通人的言行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后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表明一个民族的精神取舍,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正是无数中国人的言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单位,在为外商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员工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道德准绳,以此规范言行,砥砺精神,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和道德风尚,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认识和理解“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对照“八荣八耻”的具体要求,深入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遵守纪律、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思想整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匡正企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在建设和谐企业的实践中充分展示党员的先进性。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念的新提升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导向和价值体系的关键。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高形态的文明社会,不仅要求实现经济的繁荣,而且要求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其中包括思想文化即精神文明的进步。毛泽东同志首倡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国民公德”、邓小平同志提出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江泽民同志主张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党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所提出的价值导向,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这些价值导向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个人利益获得更多的实现机会,社会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各种各样的道德意识现象都会在社会上出现。一个时期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有所蔓延,致使一些人的荣辱观发生了扭曲。这突出表现在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就成了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准确地指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理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人为了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素质的活动,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在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解决思想道德和文化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新的理念,形成新的内容,开展新的活动,不断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一级的水平提升。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之一。羞耻心与荣辱感是人类道德文明的重要源头,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从正反两方面提出要求,知荣明耻,才能明辨是非、扬善抑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大力倡导积极进步的、人们引以为荣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又要立字当头,破在其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和纠正那些腐朽消极的、人们引以为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必将指引精神文明建设朝着富有实效的方向前进。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新概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表明,道德在一个社会中的作用大小,并不一定取决于道德规范数量的多少,而往往取决于作为主体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成员中的知晓度、信奉度和践行度,一旦基本道德规范成为社会成员道德实践的依据,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他人的关系中,各有其功能:“热爱祖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服务人民”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崇尚科学”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辛勤劳动”是每个公民为社会承担的基本责任;“团结互助”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基本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和谐度;“诚实守信”是公共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遵纪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艰苦奋斗”是对公民个人行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八荣八耻”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勾画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作为人们判别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把道德规范明晰化、具体化、条理化、条文化,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赋予其约束力和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使人人能够做到知荣明耻,可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良心,落实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上,从而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既受经济生活的影响,又受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政治文明建设要以经济的现代化为物质基础,同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公仆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如果违背人民意愿,不顾人民利益,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就会背离人民,破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通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水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经济利益格局重构的过程,它必然引起利益关系的变动和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健康社会心理和现代市场经济精神的市场经济主体。比如,市场经济要有序运行,就必须诚实守信,诚信正是构建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道德基石。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它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在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同时,强化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性、平等性和公正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精神支持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重要保证。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和谐的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改革的深入,加之国际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力量的相互碰撞和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腐朽的思想文化;新旧体制交替也会出现许多体制上的漏洞和认识上的误区,容易使社会生活中一些消极的东西得以蔓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能不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形成扶正祛邪的和谐人际关系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有力地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顺利,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塑造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公民的文化科学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等等的作用显得愈来愈明显,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四有”公民成长创造了物质条件。但是,物质文明建设对“四有”公民成长的作用是间接的,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则直接为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提供养料,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八荣八耻”对个人来讲,实际上就是素质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带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价值标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等都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对人的素质、品格、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所有这些知荣明耻的要求,又为人们提高是非鉴别力,增强道德免疫力,防范和抵制不良意识和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四、积极参与教育活动,自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靠教育,二靠实践。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公司党委将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希望全体员工尤其是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在前面、做在前面,做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在道德实践中分清“八荣八耻”,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在自觉参与中陶冶情操,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